龙之九子,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九种神兽,它们各具特色,守护着华夏儿女。从远古时期至今,龙之九子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将带领大家领略龙之九子的风采,探寻它们背后的神秘故事。
一、龙之九子的名字及特点
1. 龙之子——狻猊
狻猊,又称“龙之长子”,为龙之九子之首。它形状似狮,威武雄壮,具有极高的地位。狻猊在古代被视为吉祥之物,常用于宫廷、庙宇等建筑之上,寓意着国家安宁、人民幸福。
2. 龙之二子——睚眦
睚眦,为龙之九子之二,形状似狼,凶猛异常。它守护着宫殿、陵墓等地方,用以驱邪避灾。在我国古代,睚眦常被用于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守护神。
3. 龙之三子——嘲风
嘲风,又称“龙之少子”,形状似虎,勇猛无比。它擅长飞檐走壁,守护着古建筑。嘲风在民间传说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风水宝地”的象征。
4. 龙之四子——蒲牢
蒲牢,为龙之九子之四,形状似牛,力大无穷。它擅长搬运重物,常用于古代桥梁、码头等建筑之上。蒲牢在民间传说中,具有驱邪避灾的作用。
5. 龙之五子——狴犴
狴犴,为龙之九子之五,形状似狗,忠诚勇敢。它守护着监狱、牢狱等地方,用以震慑邪恶。狴犴在古代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6. 龙之六子——负屃
负屃,为龙之九子之六,形状似龟,长寿吉祥。它擅长负重,常用于古代桥梁、庙宇等建筑之上。负屃在民间传说中,具有驱邪避灾、保佑平安的作用。
7. 龙之七子——螭吻
螭吻,为龙之九子之七,形状似蛇,善于吐水。它常用于古代屋顶,用于排泄雨水,寓意着排水顺畅、生活美满。螭吻在民间传说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吉祥之物”。
8. 龙之八子——狻猊
狻猊,为龙之九子之八,形状似马,速度快如闪电。它擅长驰骋疆场,守护着国家安全。狻猊在古代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9. 龙之九子——椒图
椒图,为龙之九子之九,形状似猫,善于捕鼠。它守护着家园,用以驱除鼠患。椒图在民间传说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家庭守护神”。
二、龙之九子的文化内涵
龙之九子,不仅具有独特的形象,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分别代表着我国古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军事、农业、建筑、法律等。以下是龙之九子所代表的文化领域:
1. 狻猊:军事领域,象征国家安宁、人民幸福。
2. 睚眦:法律领域,象征正义、公平。
3. 嘲风:建筑领域,象征风水宝地、吉祥如意。
4. 蒲牢:农业领域,象征丰收、富裕。
5. 狴犴:法律领域,象征正义、公平。
6. 负屃:建筑领域,象征稳重、长寿。
7. 螭吻:水利领域,象征排水顺畅、生活美满。
8. 狻猊:军事领域,象征国家安宁、人民幸福。
9. 椒图:家庭领域,象征家庭和睦、平安幸福。
龙之九子,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秘守护者,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传承千年的岁月里,龙之九子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让我们共同铭记这些神秘守护者,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龙九子
开放分类: 中国、传说、龙、龙之九子
1)重读音
龙王的九个儿子的名字:
赑屃(音bì xì)
鸱吻(音chī wěn)
饕餮(音tāo tiè)
睚眦(音yá zì)
狴犴(音bì àn)
狻猊(音suān ní)
趴蝮(音bà xià)
椒图(音jiāo tú)
蒲牢(音pú láo)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误认为貔貅也是龙九子之一,其实不然。
貔貅(读音:皮休)是古代瑞兽,有独角、双角之形,短翼、卷尾、鬃须,是最强之催财风水工具,尤对偏行有奇效,例如外汇、股票、金融、彩马、期货、赌场等等。自古貔貅都是作为守护财宝吐宝之圣物,貔貅在五行风水中带火性,故能招来大量的金钱,使世间财源自此打开。
2)重生平
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
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
嘲凤,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
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
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
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
赑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文龙是其遗像;
鸱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3)重传奇
老大赑屃,就是我们常说的“王八驮石碑”;
老二鸱吻,能吞万物,负责看护房屋建筑横脊,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吞脊兽(屋顶两边的大兽);
老三椒图,面目狰狞,负责看守门户,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门上口衔铁环的神兽;
老四麒麟,不畏火焰,被用做避火神兽,放在重要建筑门前;
老五睚眦,能吞兵器,负责看护天下兵器,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刀剑的吞口兽;
老六螭首,能吞江吐雨,负责排去雨水,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排水兽;
老七嘲凤,飞檐走壁,负责警卫工作,就是现在所见到的屋顶翘角上的小兽;
老八蒲牢,声音洪亮能传千里,负责报时,就是现在我们所见到的钟上兽钮;
老九囚牛,能通万物之言,辨别声音,因此被放在了乐器的头部,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乐器兽头。
4)重传承
长子赑屃(ㄅㄧˋ ㄒㄧˋ):
长得很像乌龟,喜欢背重物,可以作为石碑的碑座,台南的赤崁楼就有赑屃背著石碑。
次子螭(ㄔ)吻:
喜欢登高俯瞰,所以他都在屋顶上,同时也有祈求降雨和消防的功能。
三子蒲牢:
喜欢大吼大叫,所以放置在钟楼上,传说他最害怕鲸鱼,一看到鲸鱼之后就大叫并落荒而逃,因此大龙峒保安宫的钟楼上,刻著「鲸发」二字并放置蒲牢,就是希望蒲牢会像碰到鲸鱼一样发出宏亮的声响,意指钟声能够响彻云霄。
四子狴犴(ㄅㄧˋ ㄢˋ):
容貌威武而且长得像老虎,长于议论,因此大多放置在监狱的牢房门上。
五子饕餮(ㄊㄠ ㄊㄧㄝˋ):
最喜欢品尝各式各样的美食,因此将他置於鼎盖上去沾沾油水。
六子趴蝮(ㄒㄧㄚˋ):
擅长游泳,因此让他伫立在桥头。
七子睚眦(ㄧㄞˊ ㄗˋ):
发怒瞪眼杀气腾腾配於刀剑上。
八子狻猊(ㄙㄨㄢ ㄋㄧˊ):
长得很像狮子,而且喜欢烟火,因此庙里常常将他放置在香炉脚,让他「闻香」。
九子椒图:
性好僻静,镇守门边以照顾家庭的安宁,常成为大门上的衔环兽或挡门的石鼓。
其实,龙子和龙一样,也是不断发展、沿革逐渐形成的。虽然有关龙子的说法不一,但有一点,龙子的昆仲数目是取得共识的,即龙有九个儿子,龙承九子,子子不同。这是自古以来众所周知的,但它们怎么会留在人间各司一职,就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了,这还要从刘伯温说起。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龙生了九个儿子,子子不同。九子分别是囚牛、睚眦、蒲牢、霸下、狻猊、负屃、狴犴、嘲风和螭吻。凤生九雏,各有特点。九雏分别是孔雀、大鹏、火凤、青鸾、金凤、雪鸮、百鸣、蓝凫和招风。
一、龙生九子。囚牛,传说它非常喜欢音乐,常常在乐坊等地出没,人们在设计乐器的时候,为了美化造型,便在乐器的一端刻上它的模样。睚眦,相传它好勇斗狠,非常记仇,惹来很多的祸事,所以有睚眦必报的说法。嘲风,善良有爱,象征着吉祥、威严,常被用在屋顶上作为装饰。蒲牢,是九子中胆子比较小的一个,传说蒲牢遇到袭击时,就大叫不止。
狻猊,形状像狮子,喜欢烟火,因此寺庙中的香炉底部装饰就是狻猊。霸下,样子像龟,又称龙龟,是吉祥如意、寿命长的象征。狴犴,传说狴犴火眼金睛,能够识人好坏,因此装饰在官府的建筑上。负屃,传说它喜欢文学,喜欢趴在石碑上看带有文学、艺术价值的作品。螭吻,口很大,还喜欢吞东西,所以常常做成房顶两端的吻兽,希望它起到灭火消灾的作用。
二、凤育九雏。孔雀,孔雀长特别像凤凰,而且是凤凰九子中比较高贵的存在,所以神话里凤凰往往和孔雀一样。大鹏,长得像老鹰,扇动一下翅膀,就能够飞上九万里的高空中,有直上九天的能力,神话中经常展现它英武的一面。火凤,有重生的能力,传说每次浴火重生后都会变得更加厉害。
金凤,华美富贵而且外形十分出众,古代女性贵人们穿的衣服上绣的就是金凤,表示富贵美丽的意思。青鸾,通体青色,青鸾常被当做坐骑,比如说哪吒、西王母的坐骑都有青鸾。雪鸮,通体雪白,远处看去就是一片雪的样子,善于隐藏自己。百鸣,擅长音律,古代乐器上都会用百鸣来装饰,传说现在声音好听的鸟类都是它的后代。
蓝凫,通体蓝色,体型非常庞大,居住在海岛上,看起来就跟大海融为一体。招风,奇形怪状,四翅八尾,能够永远在天上飞行而不降落,传说最后被后羿给射杀了。
1、长子囚牛:
长子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传说囚牛是众多龙子中性情最温顺的,它不嗜杀不逞狠,专好音律。龙头蛇身的它耳音奇好,能辨万物声音,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雕像。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2、次子睚眦:
次子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心胸狭隘。老二睚眦(yázì)。所谓“睚眦必报”,古代史书记载睚眦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血嗜杀,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常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借此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常用于大仪仗和宫殿守卫者的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3、三子嘲风:
“嘲风好险,形殿角上”。在中国民俗中,龙三子嘲风象征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辟邪安宅的作用,常“以置殿角”。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凰。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4、四子蒲牢:
四子蒲牢(pú láo),“性好鸣”,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当鲸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
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
5、五子狻猊:
五子狻猊(Suān ní),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烟火。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它当了坐骑,因此在佛座和香炉的脚部常会装饰它的形象。相传,狻猊在汉代时随着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中国传统守卫大门的狮子更为狰狞威武。
6、六子霸下:
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相传,在上古时代霸下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将其收服,治服了洪水后,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号石碑,刻上霸下治水的功绩,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7、七子狴犴:
七子狴犴(bì àn),又名宪章,形似虎,它平生喜好断案,又有威严,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它。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了装饰在狱门上之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
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8、八子负屃:
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石碑两旁的文龙便是它。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笔画线条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
负屃十分喜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甘愿化作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
9、九子螭吻:
九子螭吻(chī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常作为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相传螭吻是鱼和龙的结合体,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便是它,做张口吞脊状,并以一剑以固定之,被称作“好望者”。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避免火灾。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