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姓(田姓的来历)

周易起名 (5) 2个月前

姓名,是一个人的身份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缩影。在我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精神。田姓,作为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本文将围绕田姓的源流、分布、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展现田姓的独特魅力。

一、田姓源流

1. 姓氏起源

田姓起源于远古时期,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黄帝的后代。据《元和姓纂》记载:“黄帝二十五子,田姓其后也。”由此可见,田姓与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有着密切的关系。

2. 发展演变

田姓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多个源流。其中,以姬姓田姓和姜姓田姓最为著名。

(1)姬姓田姓:源于周文王第十五子姬昌,被封于田(今河南省温县),其后代以封地为姓,称田姓。

(2)姜姓田姓:源于西周时期的姜姓部落,其首领姜太公被封于田(今山东省临淄),其后代以封地为姓,称田姓。

二、田姓分布

田姓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省份。其中,山东、河南两省的田姓人口最为密集。

三、田姓文化内涵

1. 历史文化

田姓历史悠久,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如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汉代著名文学家田穰苴、唐代著名诗人田锡等。这些人物为田姓家族增添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2. 道德品质

田姓家族崇尚道德品质,注重家教家风。如田姓家训中强调“忠孝为本,仁义为怀”,倡导家庭成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3. 文学艺术

田姓家族在文学艺术领域有着独特的贡献。唐代著名诗人田锡,其诗作清新脱俗,深受后人喜爱。田姓家族还涌现出许多著名画家、书法家等。

四、田姓在现代的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田姓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都有田姓杰出人物的身影。

田姓作为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精神。通过对田姓源流、分布、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探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田姓的独特魅力。在新时代,田姓家族将继续传承优秀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田姓是哪个姓的后代

1、田姓的历史: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他追封前代圣王后人——舜的后裔妫满为陈侯,史称胡公满。传到胡公满十世孙妫完时,陈国宜公杀太子御寇,妫完与御寇私交相厚,妫完恐祸及己,便逃于齐国。妫完为人谦逊有礼,一向很有贤名,齐桓公很赏识他,就任命其为公正(管理工匠的官),并封他于田地。其后子孙就以采地为氏,称为田姓。他们尊田完为田姓的得姓始祖。

2、田姓的现状: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贵州四省,大约占田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南、陕西、山西、湖北,这五省又集中了29%的田姓人口。河北为当代田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田姓总人口的11%。

全国形成了以河北、贵州为中心的中原冀豫鲁、川湘两个田姓高聚集区域。在600年期间,田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回迁的流动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

田姓名人:

1、田穰苴(生卒不详),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

2、田单,战国时期临淄(今属山东淄博)人,战国名将。乐毅伐齐,齐国岌岌可危,只存二城,田单用火牛阵大败乐毅而复国。

3、田因齐,战国时齐国开明国君,史称威王。他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招纳学者,百家争鸣,便齐国极一时之盛。

田姓有哪些字辈

《梅坡公世系表》

《田氏受姓历代世系吊线图》

田氏始祖完公,字敬仲。子:[长迟;次寅]

二世祖——迟。子:淑

三世祖——淑。子:[长政;次敏]

四世祖——政。子:无宇

五世祖——无宇。

六世祖——穰笡。子:(长乞;次时)

七世祖——乞子:(长恒;次卑)

八世祖——恒。

九世祖——盘。子:(长无择;次贵仁)

十世祖——无择。

十一世祖——和。子:(长癸;次登)

十二世祖——登。

十三世祖——辛立(因齐)。

十四世祖——辟疆。子:(长地;次锋)

十五世祖——地。

十六世祖——法章。子:(长建;次假;三儋)

十七世祖—— 儋 。

十八四祖——市。

十九世祖——音齐。

二十世祖——蚡。

二十一世祖——千秋

二十二世祖——顺嗣

二十三世祖——广明

二十四世祖——何

二十五世祖——成颜

二十六世祖——强

二十六七祖——庄。子:[长:真;次:庆;三:广]

二十八世祖——庆

二十九世祖——盛。子:[长:廷贤;次:畴]

三十世祖——廷贤

三十一世祖——丰

三十二世祖——豫

三十三世祖——彭祖

三十四世祖——庆远

三十五世祖——禄嘉

三十六世祖——芳。子:[长:喻常;次:喻典]

三十七世祖——喻典。子:[长:公;次:笈;三:无]

三十八世祖——元

三十九世祖——腴

四十祖——耕书。子:[长:巽;次:轨]

四十一世祖——轨

四十二世祖——宏。子:[长:仁恭;次:仁会]

四十三世祖——仁恭。子:[长:世师;次:德懋]

四十四世祖——德懋

四十五世祖——夏。子:[长:鲁;次:鱼;三:鲜;四:鲂]

四十六世祖—— 鲂

四十七世祖——同秀。子:[长:廷玠(延价);次:悟真]

四十八世祖——廷玠。子:[长:融;次:弘正]

四十九世祖——弘正

五十世祖——布。子:[长:岁;次:阳]

五十一世祖——岁。子:[长:维祯;次:干]

五十二世祖——维祯

五十三世祖——广宾。子:[长:俊才;次:朴;三:纯]

五十四世祖——纯。子:[长:宜春;次:锡]

五十五世祖——锡。子:[长:延禧;次:延祐]

五十六世祖——延禧

五十七世祖——继业

五十八世祖——年甫

五十九世祖——慕孟

六十世祖——希丰

六十一世祖——确

六十二世祖——儋

六十三世祖——畯

六十四世祖——稔亩

六十五世祖——敏道

六十六世祖——滋

六十七世祖——喜(蓝玉)。子:[长:德明;次:德兴](德明 子:大有;德兴 子:富有)

六十八世祖——德明

六十九世祖——大有 子:(长 千一郎;次 千二郎;三 千三郎;四 千四郎;五 千五郎宗符)

(70)宗符(梅坡公) (71)万十郎 (72)宝

(73)念七郎 (74)仁 (75)法兴

(76)水生 (77)润 (78)本根

(79)法政 (80)思恭 (81)成华

(82)可 (83)世 (84)玉 (85)沛

(86)云 (87)昌 (88)明 (89)日

(90)允 (91)克 (92)承 (93)先 (94)泽

(95)和 (96)平 (97)肇 (98)瑞 (99)祥

(100)咸 (101)同 (102)光 (103)祖 (104)烈

(105)千 (106)载 (107)永 (108)传 (109)芳

(110)宇 (111)行 (112)原 (113)攸 (114)常

(115)礼 (116)仪 (117)继 (118)书 (119)香

(120)扬 (121)名 (122)展 (123)景 (124)运

(125)繁 (126)衍 (127)欣 (128)流 (129)长

田姓的来源和历史

田氏出自妫氏,跟陈,胡两姓出自一脉。

陈国(位于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灭亡后,陈胡公后裔陈完逃到齐国,后以田为氏。得姓始祖为陈国公族陈完(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人)。

宋朝时期,田姓大约有5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74%,排在第二十七位。田姓的第一大省是湖南,约占全国田姓总人口的1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河北、山东。明朝时期,田姓大约有3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5%,为明朝第六十七大姓。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山东、河北。根据2006年《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上)》,当代田姓的人口已近520万,为全国第四十六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1%。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贵州四省,大约占田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南、陕西、山西、湖北,这五省又集中了29%的田姓人口。河北为当代田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田姓总人口的11%。

迁徙分布

公元前三九一年,田完之八世孙田和把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史称田和代齐。可见田姓是以齐国首都山东临淄为发祥地,从这一时期活跃于政坛的田姓人来分析,田姓在先秦时期已分布于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地。

传到田和重孙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田建被迁于共(今河南辉县),其他田姓开始向西、北之地逃难。不久秦末起义军四起,田姓家族闻风而动,有八人裂地称王,煊赫一时,但不久均纷纷跨台。

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之言,强迁关东豪族于关中的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诸田亦在强迁之列,后发展成为京兆一带望族,后来,田姓各族又迁徙至北平(今河北满城北)。从汉代开始,今川、鄂、湘、黔交界一带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中已有不少田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