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全国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他们以卓越的劳动成果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展现了新时代劳动者的风采。今天,让我们走进几位全国劳动模范的奋斗足迹,感受他们的时代精神。
一、劳动模范:新时代的楷模
全国劳动模范,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事迹,是激励广大劳动者投身新时代建设的强大动力。
1. 李红:钢铁战士的忠诚铸就
李红,一位来自钢铁厂的全国劳动模范,他用自己的辛勤汗水,诠释了“钢铁战士”的忠诚与担当。
李红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他的工作态度严谨,技术水平精湛。在钢铁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多项创新技术,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 张丽:白衣天使的奉献精神
张丽,一位来自医疗行业的全国劳动模范,她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白衣天使的风采。
张丽从事护理工作30多年,她关心病人,关爱同事,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和温暖。她曾说过:“作为一名护士,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我要用我的行动,传递爱心,守护生命。”
二、事迹传颂:时代精神的传承
劳动模范的事迹,不仅展示了他们的个人风采,更是时代精神的传承。
1. 严谨求实:李红在钢铁行业的创新成果,体现了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他始终坚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2. 无私奉献:张丽在护理岗位上的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
3. 勇于创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全国劳动模范们勇于创新,不断突破自我,为企业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劳动模范的奋斗足迹,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谱写的一曲曲劳动之歌。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让我们以劳动模范为榜样,发扬劳动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十大劳模人物事迹:
1、钢铁劳模孟泰:新中国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为鞍钢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
2、纺织战线旗帜赵梦桃:陕西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工,刻苦钻研技术,大搞技术革新,脏活累活抢着干,年年出满勤,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3、农业劳模申纪兰: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
4、时传祥: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人背一筐,一锹一锹地挖去厕所里的脏物,并毫无怨言。
5、铁人精神王进喜: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
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得者,成功发明了杂交水稻,从根本上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效率。
7、一抓准张秉贵:中共党员、北京市劳动模范,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
8、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9、晚上19点钟的太阳徐虎: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几十年如一日地学雷锋做好事,以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10、公交售票员李素丽: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用女性特有的温柔和体贴服务乘客,用女性特有的细心和耐心帮助乘客排忧解难。
四个全国劳动模范有孙泽洲、刘惠春、马小光、荣彦明;他们的事迹分别是完成绕月探测工程的论证工作、优化钞券印刷一线生产、解决奥运烟火发射装置加工旋转角度变换难题、破解京唐MCCR生产线技术难题。
1、孙泽洲。1970年11月生,辽宁沈阳人,中国“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探月工程二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2002年,孙泽洲参与绕月探测工程的前期论证,孙泽洲不分昼夜地与数据和资料打起了交道,击败了一个又一个“拦路虎”,使论证得以顺利进行。
2、刘惠春,1970年3月出生,现为北京印钞有限公司胶凹印部主任技师、高级技师。他带领团队优化设备操作方法,在解决生产难题、技术创新、提升印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3、马小光,现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工具液压分厂数控操作工,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他把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的青年人,为企业培养了多名技能人员。
4、荣彦明,现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精轧操作工。在京唐MCCR生产线调试中,优化程序控制65项,攻克10多项外方专家都难以破解的技术难题。通过采取多种措施,解决了管线钢下表面划伤问题,保证了产品质量。
全国劳动模范的介绍
全国劳动模范是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者的荣誉称号,目的是弘扬劳模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弘扬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每5年召开一次。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是劳模精神,也是成为劳模的必备条件。如今,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只要有想法、肯干事、敢创新,任何人都有机会成为劳模。
全国劳模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各行各业杰出代表,他们的事迹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深刻的时代意义。以下介绍四位全国劳模的名字和事迹:
1. 李素丽:北京公交总公司公汽一公司第一运营分公司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她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
2. 许振超: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被誉为“工人技术专家”。他立足本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攻克了许多生产难题,创造了“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带领“振超效率”工作法研究团队,创出了享誉世界的“振超效率”。
3. 王顺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马班邮路投递员,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他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他每年投递邮件上万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为了方便群众,他还自费学习彝、汉、藏三种文字,坚持用三种文字写邮包,使群众一看便知邮件是否到达。
4.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出生于安徽怀宁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从国外回到祖国,投身于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他带领团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为我国国防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些全国劳模的事迹,充分展现了他们在不同岗位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激励我们不断进取、努力奋斗的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弘扬劳模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