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作为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影响。在众多台风中,台风“山竹”因其强度之大、破坏力之强而备受关注。本文将围绕台风“山竹”展开,探讨其成因、影响以及防范措施,以期为我国台风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一、台风“山竹”的成因
1. 全球气候变暖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热带海洋水温升高,为台风提供了丰富的能量。台风“山竹”的形成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海洋水温的升高为其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2.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台风“山竹”在形成过程中,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该高压系统为台风提供了上升气流,有利于台风的生成和发展。
3. 地形因素
台风“山竹”在登陆我国时,受到我国地形的影响。登陆后,台风强度逐渐减弱,但仍然带来了强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
二、台风“山竹”的影响
1. 人员伤亡
台风“山竹”登陆我国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据统计,台风“山竹”导致数百人死亡,数千人受伤。
2. 经济损失
台风“山竹”对我国农业、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经济损失巨大。据统计,台风“山竹”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数百亿元。
3. 环境污染
台风“山竹”过境期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台风带来的暴雨冲刷了大量的土壤和垃圾,导致水质恶化、空气污染等问题。
三、台风“山竹”的防范措施
1. 加强监测预警
提高台风监测预警能力,是防范台风灾害的重要手段。我国应继续加强台风监测系统建设,提高监测精度,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发布。
2. 完善应急预案
各级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台风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在台风来临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是减轻台风灾害损失的关键。我国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其抗灾能力。
4.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公众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台风“山竹”作为一场不可忽视的自然灾害,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面对台风灾害,我们应从多个方面加强防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台风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晓峰,刘洪涛,张志强. 全球气候变暖对台风活动的影响研究[J]. 气象科技,2018,46(2):224-233.
[2] 李晓亮,王丽丽,张晓峰. 台风灾害对基础设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水利灾害与防洪,2019,39(2):1-6.
[3] 陈晓东,刘永刚,李晓亮. 台风灾害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8,33(4):72-76.
140个台风命名表顺序如下:
1、中国: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
2、中国香港:启德、珊珊、万宜、玲玲、凤凰、白海豚、彩云、狮子山、马鞍、榕树。
3、中国澳门:三巴、贝碧嘉、蝴蝶、琵琶、黄蜂、莲花、烟花、玛瑙、梅花、珊瑚。
4、韩国:格美、飞燕、百合、浣熊、蔷薇、天鹅、银河、鲇鱼、奥鹿、杜苏芮。
5、朝鲜:鸿雁、云雀、桃芝、杨柳、海鸥、红霞、舒力基、蒲公英、米雷、尼格。
6、日本:天秤、摩羯、天兔、剑鱼、北冕、鲸鱼、小熊、圆规、蝎虎、天鸽。
7、柬埔寨:达维、安比、康妮、罗莎、娜基莉、美莎克、科罗旺、灿都、莎莉嘉、纳沙。
8、越南:山神、谭美、利奇马、夏浪、巴威、环高、康森、桑达、桑卡、苏拉。
9、泰国:派比安、山竹、韦帕、芭洛、米克拉、艾莎尼、妮妲、暹芭、玫瑰、卡努。
10、老挝:布拉万、丽琶、帕布、法茜、巴蓬、灿鸿、蔷琶、南川、洛坦、帕卡。
11、菲律宾:马力斯、西马仑、丹娜丝、海贝思、黑格比、莫拉菲、卢碧、马勒卡、塔拉斯、泰利。
12、马来西亚:杰拉华、温比亚、圣帕、塔巴、鹦鹉、浪卡、查帕卡、莫兰蒂、苗柏、玛娃。
13、密克罗尼西亚:艾云尼、苏力、木恩、米娜、森克拉、沙德尔、尼伯特、雷伊、南玛都、古超。
14、美国:玛莉亚、百里嘉、范斯高、麦德姆、海高斯、艾涛、奥麦斯、艾利、洛克、兰恩。
台风的命名详细介绍:
1、台风命名表的命名原则
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任何不好的意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能是商业机构的名字。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如有任何一成员反对,这个名称就不能用作台风命名。
2、台风命名具有国家特色
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还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悟空等。台风的名字具有各国的国家特色。“杜鹃”这个名字是中国提供的,就是熟悉的杜鹃花。“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伊布都”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意为烟囱或将雨水从屋顶排至水沟的水管。
140个台风名字顺序如下:
1、中国: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
2、中国香港:启德、珊珊、万宜、玲玲、凤凰、白海豚、彩云、狮子山、马鞍、榕树。
3、中国澳门:三巴、贝碧嘉、蝴蝶、琵琶、黄蜂、莲花、烟花、玛瑙、梅花、珊瑚。
4、韩国:格美、飞燕、百合、浣熊、蔷薇、天鹅、银河、鲇鱼、奥鹿、杜苏芮。
5、朝鲜:鸿雁、云雀、桃芝、杨柳、海鸥、红霞、舒力基、蒲公英、米雷、尼格。
6、日本:天秤、摩羯、天兔、剑鱼、北冕、鲸鱼、小熊、圆规、蝎虎、天鸽。
7、柬埔寨:达维、安比、康妮、罗莎、娜基莉、美莎克、科罗旺、灿都、莎莉嘉、纳沙。
8、越南:山神、谭美、利奇马、夏浪、巴威、环高、康森、桑达、桑卡、苏拉。
9、泰国:派比安、山竹、韦帕、芭洛、米克拉、艾莎尼、妮妲、暹芭、玫瑰、卡努。
10、老挝:布拉万、丽琶、帕布、法茜、巴蓬、灿鸿、蔷琶、南川、洛坦(除名)、帕卡。
11、菲律宾:马力斯、西马仑、丹娜丝、海贝思、黑格比、莫拉菲、卢碧、马勒卡、塔拉斯、泰利。
12、马来西亚:杰拉华、温比亚、圣帕、塔巴、鹦鹉、浪卡、查帕卡、莫兰蒂(除名)、苗柏、玛娃。
13、密克罗尼西亚:艾云尼、苏力、木恩、米娜、森克拉、沙德尔、尼伯特、雷伊、南玛都、古超。
14、美国:玛莉亚、百里嘉、范斯高、麦德姆、海高斯、艾涛、奥麦斯、艾利、洛克、兰恩。
台风的命名由来:
最初,美国军方在关岛设立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搬迁至夏威夷)负责给台风取名。最早的台风名全都是女性名字,直到1979年开始添加男性名字。然而,从2000年开始,台风的命名权交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
针对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的台风,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国(如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等)各自提供10个名字,共分为5组列表。
实际上,台风命名工作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当日本气象厅确定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强度时,便按照台风委员会提供的名单为其命名,并同时赋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
台风的命名由编号和名字两部分组成。台风的编号也就是热带气旋的编号。我国从1959年开始,对每年发生或进入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的热带气旋(强度在热带风暴及以上)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
近海的热带气旋,当其云系结构和环流清楚时,只要获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为7级及以上的报告,也进行编号。编号由四位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年份,后两位是当年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的序号。热带低压和热带扰动均不编号。
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成员国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他的台风同名,便从现行命名表中将这个名字删除,换以新名字。
上一篇
下一篇